无论父母出于怎样的目的,他们都是我之生命的来源,因而我都需要认真确认这一点,并感激他们给我带来生命的恩情。
二是后天的德行,即前引诚之者人之道。……郑玄注:方,板也。
《说文解字》:说,说释也。一个道字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郑玄注道,犹由也,即通过(由)问学来尊德性。[11]《礼记正义·礼器》,《十三经注疏》,第1440页。[③]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5、36页。[20]《尚书正义·大禹谟》,《十三经注疏》,第136页。
[15]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第31页。[③] 这就是说,道问学是在讲学以致知的问题。程颢不是主张排斥情感、禁绝情感,而是主张开放情感、陶冶情感,使之‘适道、‘合理,实现情性合一、情理合一的境界[61]。
[④] 蒙培元:《生态儒学:蒙培元生态哲学论集》,黄玉顺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72] 蒙培元:《儒学现代发展的几个问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80] 蒙培元:《中国哲学的诠释问题——以仁为中心》,《人文杂志》2005年第4期。2.情感与存在论的观念。
孟子具有开放型人格[59]。[87] 蒙培元:《中国哲学的特征》,超星慕课讲座视频,2009年。
[55] 蒙培元:《换一个视角看中国传统文化》,《亚文》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59] 蒙培元:《儒家的人本主义能不能适应现代化——儒家思想文化与现代化漫谈》,载《民族文化论丛》第10辑,韩国岭南大学民族文化研究所,1989年版。由此,蒙培元所诠释的儒家性情论或情性论,归根到底乃是情感存在论。通过对情感与意志、欲望、知识,特别是情感与理性的关系问题的探讨,我们发现,所谓意志、欲望、知识等,都与情感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情感需要、情感内容决定的。
……今日要弘扬传统哲学,除了同情和敬意之外,还要有理性的批判精神,实行真正的心灵‘转向,使心灵变成一个开放系统[48]。因此,蒙培元指出:我们发现,情感是全部儒学理论的基本构成部分,甚至是儒学理论的出发点。[65] 蒙培元:《生命本体与生命关怀——熊十力哲学新解》,载《新哲学》第三辑,大象出版社2004年版。这里尤需注意情理合一的情理的概念:儒学的理性是‘情理即情感理性,而不是与情感相对立的认知理性,或别的什么理性。
[③] 蒙培元、郭萍:《情感与自由——蒙培元先生访谈录》,《社会科学家》2017年第4期。[33] 蒙培元:《情感与理性》,第123页。
他说: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特别看重人的‘真情实感,认为这是人的最本真的存在。所谓理性不是西方式的理智能力,而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性理,这性理又是以情感为内容的,因此,它是一种‘具体理性而非‘形式理性‘抽象理性,是‘情理而不是纯粹的理智、智性。
[⑤] 蒙培元曾指出,冯友兰虽然是理性主义者,却又是重视情感的[⑥]。[67] 蒙培元:《儒家的德性伦理与现代社会》,《齐鲁学刊》2001年第4期。载《蒙培元全集》第七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34] 蒙培元:《中国哲学中的情感理性》,《哲学动态》2008年第3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儒家哲学为情感哲学或情感型哲学[17]。只有立足于当代,从历史意识、主体意识、开放意识和批判意识出发,积极对待传统、理解传统,才能实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也才能使民族精神之花结出现代化的丰硕之果[50]。
[①] 崔罡、郭萍主编:《当代中国哲学的情理学派》,山东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这种宇宙关怀,实际上是生态哲学最伟大的精神遗产[86]。
[⑦] 蒙培元:《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贡献——从求真与求好说起》,《博览群书》2005年第11期。他通过对康德情感观念的批判而指出:如果说中国传统哲学只是主张感性情感,仅在经验心理学的层面,那当然是错的。
这种上下其说,蒙培元以儒学的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情感的三个层次:诚是真情实感。[47] 为此,他特撰专文《心灵的开放与开放的心灵》,并在专著《心灵超越与境界》中辟有专节心灵的开放。
这决不像康德所说,是‘纯粹理性的,更不是‘神学的心灵学(康德语),或‘超绝的心灵学(牟宗三语)……它既有经验心理的内容,又有超越的形上追求,甚至有宗教性诉求,这是中国心灵哲学最重要的特点。早在1993年,蒙培元就提出了心灵哲学概念[38]。[⑧] 胡骄键:《儒学现代转型的情理进路》,《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1期。[36] 蒙培元:《情感与理性》,自序第2页,第22、130、165、132、398、309页。
从主导方面看,西方哲学侧重于心灵的智能方面,中国哲学则更关心情感、意志方面。[45] 蒙培元:《心灵超越与境界》,第17、64页。
孔子的‘仁学是建立在伦理之上的,而伦理是建立在个人的‘真情实感之上的。只要出于‘真情实感,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也是最真实的,这是一切道德的基础。
[17] 蒙培元:《中国哲学中的情感问题》,2000年5月在台湾某大学发表的演讲。[⑧]进一步说,蒙培元亦如其师冯友兰,也是首先接着讲宋明理学。
境界作为人心灵的存在状态,既包括理智的‘理解,又包括情感的‘态度。[35] 蒙培元:《中国哲学的特征》,超星慕课(www.fanya.chaoxing.com)讲座视频2009年。这是仁学诠释中最值得重视的现象。[15] 蒙培元指出:儒家哲学是一种情感哲学,情感(特别是道德情感)被看作是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16]。
只有开放,才能发展,无论就社会而言,还是就文化而言,都是如此[49]。这就是说,这种生态哲学的根本精神就是仁爱的情感:爱护自然界的生命,这就是一种生态哲学,它不仅看到了人与万物之间的生命联系,而且看到了自然界一切生命的价值,它们是值得同情的,值得爱护的,这本身就是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态度。
其实不然,冯友兰是重视情感的从主导方面看,西方哲学侧重于心灵的智能方面,中国哲学则更关心情感、意志方面。
冯先生是理性主义者,他认为,精神境界主要是认识而认识以理智认识为主,但又不仅仅是认识,还要有情感体验。[37] 情感儒学的心灵哲学之维事实上,情感儒学或情感哲学只是蒙培元哲学思想的总称。
刘慈欣《三体》获雨果奖之后,一方面固然是一片赞美之声,另一方面也有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不过他们通常都徒劳地纠缠在黑暗森林法则能不能成立、光速能不能超越之类具体问题的争论中,而这类争论既不可能在现阶段获
不过当刘备老师卢植受挫,被抓起来的时候,刘备却不让张飞前去解救。
神圣的火祭起源于内心的感情,祈祷也是受心灵指导和感情震动的完成品
他在给奈赫莱的信中谈到:奈赫莱,只要你稍稍观察一下纪伯伦的生活,便会发现那是一种奋斗和挣扎。
日前,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第25届颁奖大会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
日前,华西都市报记者与该书作者吴梦取得联系,她表示,希望该书能让更多的人和机构关注到不为大众所熟知的罕见病肺动脉高压症,避免更多悲剧发生。